學校舉行“百名人才百企行 科技賦能建新功” 暑期科技服務團進企業院所啟動會

啟航網訊 為進一步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化落實“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認真落實學校2023年暑期中層干部培訓班暨工作研討會精神和書記校長對工作的指示要求。7月20日,學校舉行“百名人才百企行 科技賦能建新功”暑期科技服務團進企業院所主題實踐活動啟動會。黨委副書記陳震,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鄧瑾,人事處、科技處等部門負責人,各學院院長、分管科研副院長,科研教師代表共60余人參加,會議由科技處處長鄭海忠主持。
會上,科技處有關負責人介紹了本次暑期科技服務團進企業院所實踐活動的計劃安排。活動分華中片區、西南片區、西北片區、東北片區和江西地區5個片區,共組織13個學院服務團到以上片區開展科技對接與服務,根據前期摸底,將有205名科研教師赴184個企業院所開展實踐。航空制造工程學院科研副院長代表科研教師發言,詳細介紹了學院2023年科研工作目標和計劃以及本次科研社會服務的具體部署安排。
隨后,陳震為材料學院、環化學院、航制學院、信工學院、測光學院等片區服務團代表授旗。
總結講話中,陳震結合學校暑期主題教育工作方案,就科研社會服務工作和本次專項活動提出了三點要求和希望:
一要轉變思想,提高站位,推動科研社會服務氛圍“熱起來”
人才與科技是產業、經濟和國家強大的關鍵因素。我們的科研必須堅持“四個面向”,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認識,把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研究有機結合,加強與企業的產學研深度融合。要站在科技強校的高度謀劃科技創新工作,提升學校科研布局與我省產業發展、與航空航天航發產業發展的耦合度。
針對本次實踐活動,各學院、科研部門要提高站位,將其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要與學校強化航空特色,提升服務航空產業發展能力和貢獻的有關部署貫穿起來;要與學校實施科研服務區域1+1+N行動方案同步起來。以活動為契機,組織和引導科研教師深入到企業院所,加深溝通交流,加強技術對接,加快成果轉化,真正把科研這篇大文章寫進企業里、寫進車間里、寫進型號里。真正把研究搬進車間,將知識用于生產,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幫助企業解決卡脖子難題,推動科研教師熱衷于、樂享于、成就于社會服務。
二要健全機制,系統謀劃,推動科研社會服務改革“順起來”
科技管理服務工作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抓戰略、抓規劃、抓政策、抓服務”的“四抓”轉型,需要從整體和格局上作出改革調整,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科技創新管理服務體系。科技處及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加快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建設,為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最后一公里”做好機制保障。科學改革評價體系,有效改善分配政策,充分擴大科研自主權。探索試點科技特派員制,深化學校產學研合作新路徑。各學院要系統謀劃、有的放矢,強調有組織的科研,精準對接行業產業需求,引領科研資源向重點領域聚焦。在本次實踐活動中,航空類學院要重點瞄準航空航天航發企事業單位,深入到院所企業進行調研和科研服務,力爭促成影響力較大、具有顯示度的科研新合作。其他理工科學院要突出特色,圍繞新材料、節能環保、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等方面,重點與省內有關重點企業加強溝通,力爭實現新的科研項目落地,積極拓寬省外企業的科技服務領域。人文社科類學院要創新科研服務方式,積極組織科研人員深入企業院所或有關決策咨詢部門進行服務,為有關企業、園區規劃提供方案,為政府部門政策出臺、產業政策制定等提供智力支撐。
三要問診把脈,潛心攻堅,推動科研服務成效“亮起來”
服務團要深入企業為發展賦能,全力幫助企業解難紓困,為企業經濟“把脈”。要全面了解企業發展現狀、未來產業發展方向,聚力協同開展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工藝流程改進等技術咨詢服務活動,將“企業出題、高校解題”模式形成閉環反饋、良性互動,真正將學校的智力優勢和科技優勢,轉化成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尤其是我們的青年科研教師要敢于嘗試走出去,努力把項目帶回來,充分利用實踐活動,做到學以致用。學院要與企業建立起長期而穩定的合作關系,提升科研服務質量與口碑,加快推進新領域、新方向的科研合作,進一步探索合作新模式,以項目為牽引,努力促成企業與學校合作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檢測服務中心、產學研結合示范基地等研發平臺和產業化基地。通過深入全面的合作,著力提升一批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轉化一批優秀科技成果,產出一批合作創新成果,促進學校的人才、科研優勢轉化為企業創新發展優勢和經濟增長優勢。他強調,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已進入縱深推進、立整立改的關鍵階段,各學院要抓實抓好科研重點工作,總結運用好調研成果,全面推進科研工作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推動主題教育取得更大實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