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平:將南昌航空大學打造成航空航天領域人才培養的搖籃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走好江西省委十五屆四次全會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的實踐路徑,扎實推動高校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的主陣地建設,江西日報社大江網特別推出由江西省委宣傳部主辦,江西日報社承辦的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全省高校黨委書記全媒體訪談。今日推出第五期,嘉賓是南昌航空大學黨委書記李德平。
“全力服務國家需求,產出更多‘從0到1’的創新技術成果,攻克更多‘卡脖子’難題,為建設航空強省貢獻智慧和力量。”8月25日,南昌航空大學黨委書記李德平做客大江網演播室,分享該校在一流學科建設、原創性科技攻關及畢業生就業工作等方面的經驗舉措和取得的成果。
全省高校黨委書記全媒體第五期訪談現場 舒言誠/攝
全面提升一流學科建設水平 擁有國家級人才稱號30人次
“推動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將南昌航空大學打造成航空航天領域人才培養的搖籃,在航空強國、科教強省中‘作示范、勇爭先’。”李德平表示,近年來,南昌航空大學一直以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的使命感、責任感,對標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全面提升一流學科建設水平。
據介紹,目前,該校三個“雙一流”建設學科擁有國家級人才稱號30人次。其中,自主培養教育部重大人才1人、國家杰出青年3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支計劃2人、國家優青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4人。兩位教授連續三年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入選數量居全省第一。
此外,該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有力支撐了長江大保護和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國家戰略;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團隊深度參與了C919及其他多項國之重器的研發工作,破解了諸多“卡脖子”難題;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培養了全國無損檢測領域60%的人才,該校被譽為無損檢測行業的“黃埔軍校”。
在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方面,李德平表示,學校建立書院制航空人才培養模式,破解高素質人才培養難題,成立以強五總設計師、本科辦學首任校長命名的“孝彭書院”。主動優化調整本科專業結構,加強內涵建設,停辦停招10個本科專業。經過調整后,工科專業占比71%、航空國防類專業占比達75%,更加符合學校以工科為主的辦學定位和航空特色。直接對接“2+6+N”產業發展的專業占比達55%,專業結構與江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契合度更高。
南昌航空大學黨委書記李德平
積聚力量攻關原創性科技 深度參與“國之重器”C919大飛機研制
“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校以國家和江西省的戰略需求為導向,積聚力量進行原創性科技攻關,鍛造出一系列‘獨門絕技’。”談及高校對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李德平表示,學校依托重金屬污染物控制與資源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西省節能環保產業產教融合聯盟牽頭單位,加強技術成果轉化,服務江西省生態文明建設。
據了解,該校科研成果有效解決了九江市、上饒市、萍鄉市、撫州市等4個地市有關污染和環境治理問題。“含戰略資源固廢中金屬高值化回收關鍵技術及應用”在全國26個鎢、稀土和廢棄鋰電池處理行業成功應用,為企業年均新增經濟效益達1.4億元,該研究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動力電池全過程循環利用技術及裝備”應用于江西贛鋒循環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為企業年均新增經濟效益達1.8億元。
此外,該校以國家需求為牽引,眾多師生深度參與了“國之重器”C919大飛機的研制,突破了C919表面處理和性能檢測等關鍵問題的技術瓶頸,在C919焊接接頭的可靠性、蒙皮結構的精確成形及大長徑比結構件高效精密加工等難題上,貢獻了南航人的智慧與力量。
打出就業工作“組合拳” 累計提供就業崗位超4萬個
就業工作是學校辦學的底線,更是學校發展的基石和靈魂。
“扎實做好畢業生、準畢業生就業工作,確保畢業生穩就業、快就業、高質量就業,讓學生學有所成,就有所能,我們打出了‘組合拳’。”李德平表示,學校通過高位推動,全局謀劃,制定一系列方案文件。
同時,力抓主渠道,保障崗位供給。“在就業‘關鍵期’,在校園招聘上做到‘天天有宣講會、周周有專場招聘會、月月有大型雙選會’。”李德平介紹道,今年上半年,學校舉辦大型雙選會4場,行業、地區、學院專場招聘會25場,宣講會173場,累計進校招聘企業1400余家,提供就業崗位超4萬個。
該校還將就業關口前移,舉辦了多場“實習+就業”招聘會,為近400名2024屆畢業生舉辦公務員(選調生)備考免費培訓班等活動,提前謀劃,助力2024屆畢業生就業。
此外,為增強校園招聘的針對性,該校創新招聘模式,推動二級學院舉辦“小而精、專而優”的專場招聘會,受到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視頻來源:https://tt.m.jxnews.com.cn/news/2280552?app=jxttn&uid=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