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鄱先鋒】李江波:不同的工作 同樣的擔當

李江波,男,1981年4月生,湖北鐘祥人,中共黨員,南昌航空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退役研究生士兵,團中央“青年講師團”成員,江西省“青年講師團”成員,江西省高校黨的二十大精神師生巡講團成員,南昌市“征兵形象大使”。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在部隊連續2年被評為“優秀士兵”,并榮立1次個人三等功,《解放軍報》以《碩士研究生當兵兩年值不值?》為題予以報道,引發了對大學生攜筆從戎、參軍報國的討論和思考。
攜筆從戎、參軍報國,把畢業論文寫在國防教育的答卷上

2005年,大學生士兵在部隊都是香餑餑,更甭提研究生士兵,但李江波始終提醒自己,不管是學士、碩士、博士,首先當好一名戰士。服役兩年期間,從軍事訓練到思想政治教育,從服務基層建設到為報考軍校的戰友們補習文化課,李江波工作積極、成績突出,連續兩年被部隊評為“優秀士兵”,并榮立一次個人三等功,《解放軍報》以《碩士研究生當兵兩年值不值?》為題予以報道。
由于受部隊思想政治教育魅力的影響,李江波退役時定下了人生下一個奮斗目標,繼續攻讀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研究生。然而,他本科學英語、碩士讀國際貿易學,沒有專業積淀,但他延續了“戰士”的精、氣、神,一切從零開始,邊工作邊備考,經過連續6年“不拋棄,不放棄”固執堅持的奮戰,用7張準考證(注:2013年報考了兩所學校)換得1張博士錄取通知書。讀博期間,他仍然心系國防教育,并將其作為博士學位論文選題方向,最終憑借一篇與國防教育相關的學位論文,三年博士順利畢業,真正將畢業論文寫在了國防教育的答卷上,自己當年繼續從事國防教育的夢想得以延續!
抗震(疫)救災、義務宣講,把愛心揮灑在志愿服務的征程上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剛退役回到學校完成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的李江波,又以志愿者的身份趕赴災區參與抗震救災。除了日常的工作任務外,李江波還負責安慰災區受地震驚嚇的孩子,安撫他們的緊張情緒。講故事、做游戲、唱軍歌……一些日子下來,孩子們從開始的沉默不語到后來的踴躍發言,從上課時的歡聲笑語再到志愿者離別時的淚撒操場,孩子們的情緒有了很大改善,而且還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期間,李江波還從災區返回學校,組織學校師生特別是畢業生自愿捐贈學習用具、體育用品等,然后再運往災區,分發給地區的孩子們。同時,李江波還幫扶結對子,在自己經濟并不寬裕的情況下,資助四川綿竹受災地區的一名小學生讀書,直至她順利考上大學。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為志愿者的李江波同樣沖鋒在前,30余次參與學校“小藍”志愿服務,并被學校黨委表彰為“‘戰役先鋒’先進個人”、“優秀教職工共產黨員”。
近年來,李江波還志愿擔任江西省“青年講師團”成員(大學生國防教育)、“南昌市征兵形象大使”,義務在青年大學生中積極宣講大學生征兵入伍政策,其“不管學士、碩士、博士,首先做好一名戰士”的宣講視頻在《學習強國》播放近10萬次,點贊1萬余次。此外,李江波還榮獲全省“學習二十大 贛鄱青年說”宣講大賽(國防教育)“特等獎”,并被聘為團中央“青年講師團”成員。
教書育人、言傳身教,把思政課講到學生的心坎上

李江波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教研室的一名思政課教師,在課程的集體備課中主要負責“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人民軍隊”。他努力探索用思政講國防,通過古今對比、中外比較、案例式教學等形式講授該專題。
李江波通過對比分析近代以來中國在朝鮮半島兩次被卷入戰爭(即甲午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結局卻迥然不同的鮮活歷史,向大學生講述“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的道理。授課中李江波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給南開大學8名新入伍大學生的回信,并結合自己攜筆從戎的親身經歷和軍營收獲,鼓勵廣大青年大學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踴躍報名參軍,把熱血揮灑在實現強軍夢的偉大實踐之中,在軍隊這個大舞臺上施展才華,在軍營這個大熔爐里淬煉成鋼,書寫絢爛無悔的青春篇章。從解放軍戰士到馬克思主義理論戰士,李江波現身說法的授課講在學生的心坎上,并引發了大家的共鳴,授課結束時就有同學走上講臺,咨詢大學生參軍事宜,表示要攜筆從戎、參軍報國。
從軍人到志愿者再到思政課教師,不同的工作,同樣的擔當——這就是共產黨員李江波的奮斗軌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