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二級學院巡禮|經濟管理學院:融航空報國基因 育經世致用英才
根據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安排,為深入推進二級學院自評自建工作,展示各二級學院在教育教學改革、專業建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舉措、特色與成效,學校決定組織開展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學院巡禮活動。本期巡禮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和通經緯,策貫東西
1 學院發展全景圖:底蘊與使命同行
【歷史傳承與戰略定位】
溯源于1993年社會科學系經濟學教研室,歷經獨立設系(2001)、更名建院(2006),經濟管理學院深耕立德樹人三十載,形成“人文底蘊深厚、航空特色鮮明”的辦學基因。學院錨定服務航空強國戰略、賦能區域經濟發展核心使命,以“新文科優勢突出、航空服務特色鮮明、人才培養貢獻彰顯”為目標,致力于“懂航空,善管理,會創業”的特色人才培育,構建教學研究型學院發展新范式。
【師資隊伍】
專任教師71人中,高級職稱占比53.5%(教授13人、副教授25人),碩士生導師37人;擁有省部級人才17人次,涵蓋“雙千計劃”領軍人才、江西省“井岡學者”特聘教授、江西省“青年井岡學者”、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江西省“百人遠航工程”、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江西省金牌教師、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等;教師獲省級教學競賽一等獎等多項殊榮。
【多維育人平臺】
學院現有理論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公共管理(MPA)、工業工程與管理、數字經濟等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擁有南昌市營商環境研究中心、江西區域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南昌航空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工業工程研究所等5個科研平臺。學院大力推行創新創業教育,努力加強校企合作,設有實驗中心、創新創業實踐中心及平臺、案例研討室等教學平臺,并在沿海地區與發達城市建有產學研合作基地與實踐平臺。
【專業建設】
學院現有經濟學系、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工業工程系和財務會計系5個系,設有經濟學、工商管理、電子商務、工業工程、會計學等5個本科專業,全部一本招生。其中,工業工程專業、電子商務專業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經濟學、工商管理、會計學為省級一流專業。工業工程專業為江西省“雙一流”建設的優勢專業,蟬聯江西省專業綜合評價榜首。
2 辦學特色:三維賦能人才培養
【特色一】黨建凝心聚力,厚植航空報國精神基因
學院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回答好“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教育的根本問題,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質量的黨建引領推動學院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實現高質量發展。近五年,學院黨委嚴格按照“五個到位”要求,學院年度目標考核多次優秀,書記抓黨建述職多次“好”等次。獲評校級“黨建工作標桿學院”、6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1個“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1個“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
黨建雙融雙育:學院不斷強化黨建思政育人功能,確定了建設課程思政一流課堂提升課堂“育德”功能的路徑,出臺了《經濟管理學院課程思政建設方案》,提升教師開展課程思政能力,開展了課程思政融入教材編寫工作。學院積極與屬地航空企業開展支部共建,有組織地挖掘了“忠誠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勇攀高峰”的航空報國元素,將其與知識點有機融入課程建設,以翱翔藍天的“鴻鵠智”塑造師生“忠誠之魂”;增強學生認知認同我國航空事業發展中的優勢,養成實事求是的作風和“奉獻精神”,夯實了經管類學生素養培養的奉獻本色。2024年,光明日報以“航空報國立大志 五育并舉培英才”為題對我院進行專題報道。
名師領航工程:學院積極發揮名師效應,依托 “航空報國 三全育人”名師工作室,匯聚黨員、民主黨派、青年博士等優秀代表,多名教師獲評“江西省五一巾幗標兵”“江西省新時代贛鄱先鋒”“江西省最美輔導員”“省青年志愿服務優秀志愿者”“金牌教師”等榮譽稱號。建設了江西省社會科學青年創新團隊“數字金融與數字產業交叉學科團隊”以及“智慧工業工程與質量管理”等省級創新團隊,吸引優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加入團隊,圍繞創新創業、科學研究開展知識傳授和創造工作;打造了民主黨派服務地方發展團隊,組建智庫團隊圍繞江西生態文明綠色發展帶領學生參與調查研究。培養了一批“愿學習、會學習、善學習”且志存高遠的優秀大學生。
紅色古色實踐育人:以江西紅色資源、傳統文化古色資源為實踐載體,助力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員”“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任職航空工業)“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全省優秀共青團員”“全省最美大學生”“感動昌航十佳大學生”“成才路上好青年”等榮譽。學院“溯源”愛國主義實踐隊榮獲2024年省高校學子暑期大思政實踐活動“優秀實踐團隊”,新華社、人民網、中國網、中國日報網、光明日報等十余家主流媒體報道,其中,新華社客戶端首日瀏覽量超過100萬。
【特色二】產教科創融通,鍛造復合型人才鏈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學院積極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江西省“1269”行動計劃,以產教融通、科教融匯賦能專業育人高質量發展,著力培養“懂航空,善管理,會創業”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校企協同創新:學院積極推動與洪都航空、昌河飛機、江銅、江鈴、小米、江西質標院等知名企業之間校企合作,推進經濟學以航空(低空)產業數據挖掘、工商管理以航空企業案例開發、電子商務以跨境電商和航空物流、工業工程以航空企業質量管理與標準化等的特色建設,嚴格落實《南昌航空大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實施方案》《南昌航空大學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要求,著力推進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經過多年建設與發展,工業工程、電子商務2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經濟學、電子商務、工業工程獲批教育部“雙萬計劃”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工業工程專業獲批江西省“雙一流”建設的優勢專業,被評為江西省五星級本科專業;工商管理、電子商務被評為江西省四星級本科專業。《項目管理》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課程獲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獲批3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科研反哺教學:學院匯聚科研創新資源,謀劃體系化科研平臺建設,推動各專業與20余家政府機關、科研機構、行業企業組建“政產學研”創新團隊,聯合開展科學研究。申報“江西省航空產業發展與管理創新”等省級研究基地,科教融匯助力多維度育人要素集成。學院瞄準國家亟需攻關領域,近五年來主持各類縱向項目152項,其中“產業鏈安全視角下中國航空制造業生產網絡韌性測度及提升路徑研究”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計2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航空基金項目、江西省自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省部級與行業特色課題100余項;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領銜省市縣各級政府機關、企業單位橫向項目36項,與資溪縣合作開展了VEP和碳標簽核算工作。
學科-專業-產業動態耦合:學院聚焦低空經濟、跨境電商等新興領域,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10余項,突破了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江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多項關于低空經濟、未來航空等研究報告獲得省領導的重要批示和重要報刊轉載,彰顯了學院服務我省航空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工業工程專業建設方案入選教育部“雙萬計劃”,獲評江西省五星級本科專業。
【特色三】雙創教育筑基,激活學生發展原動力
經濟管理學院多年來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工作,始終以全面提高學生“創造思維、創新意識、創業精神”為目標,不斷優化組織保障和激勵機制,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全鏈條雙創培養體系:學院面向全校開設通識必修課《大學生創新創業導論》,通過兩學期三階段教育,實現與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的無縫銜接,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學院設立“科技文化節”系列賽事;開設電子商務創新實踐班、市場調查與分析創新實踐班,通過“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等賽事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
賽事育人現成效:近五年,經濟管理學院學生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等省級以上各類學科競賽活動中共獲得省級以上各類競賽596項,其中國家級獎項337項,省級獎項259。共有1343人次獲得省級以上獎勵,年均獲獎數量和學生人次始終高居學校前茅。
社會價值顯擔當:學生創新意識強,創業積極性踴躍。近五年來,學院共有30余名本科生創辦企業,涌現了“全國大學生創業英雄”、“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朱丁亮等創新創業典型。學生創業項目“小綠車科技”獲省級領導高度評價,形成“創新驅動、責任擔當”的經管雙創文化。
三、學院未來發展規劃:對標國家戰略的奮進藍圖
展望未來,學院將圍繞“航空強國”“制造強國”戰略需求,深化“新文科+航空特色”交叉融合。緊抓發展機遇,面向航空強國、制造強國和區域發展重大戰略,錨定“國內知名 省內有名”的目標,繼續發力立德樹人各項工作。未來行動路徑:
1. 黨建引領提質:建設全國高校黨建標桿院系,打造“航空報國”課程思政品牌矩陣。
2. 專業認證突破:全面推進OBE理念,工業工程專業率先通過工程教育認證。
3. 產學研深度融合:共建低空經濟研究院,做好首批標準化進校園試點工作。
4. 雙創教育升級:申報省級虛擬教研室,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數質再上臺階。
學院將保持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踔厲奮發,攻堅克難,以教育教學審核評估為契機,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學院的發展寫下新時代的奮進之筆,為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推動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譜寫“為航空鑄魂、為產業育才”的新篇章,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昌航經管智慧!
(圖文一審:陳曉芳 圖文二審:張耀坤 圖文三審:上官飛 圖文終審:伏燕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