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報】因地制宜發展未來航空產業
啟航網訊:3月17日,江西日報10版刊登《因地制宜發展未來航空產業》一文,報道我校。
原文如下:
因地制宜發展未來航空產業
郭 衛 舒長江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未來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關鍵支撐和活躍力量,在推動科技創新、驅動經濟增長和塑造國際競爭格局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江西省未來產業培育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明確了我省未來產業培育發展的主攻方向,未來航空是其中之一。
近年來,我省準確把握未來航空產業發展趨勢,綜合考慮產業基礎、技術積累與平臺優勢等因素條件,因地制宜在大飛機衍生型整機研制、先進復材研發及空中試驗,在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整機研制以及特種裝備研制等細分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未來航空產業發展的核心是前沿航空技術的創新突破。實現未來航空領域高水平發展,要加強原始創新,以顛覆性技術為牽引,主動開展航空前沿技術的掃描、預研與應用,牢牢把握未來航空產業發展脈搏。
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一是持續推動總體、氣動、結構、發動機、機載、材料、制造工藝等領域技術升級換代,加速發展混合動力推進系統,不斷提升干支線飛機、通用航空器節能減排降噪水平。二是加快發展高能量密度、高放電效率、高安全性的航空動力電池技術,以及高可靠性、高功重比、高效率的航空電推進技術。三是引導優勢企業和研究機構持續突破智能化、高可靠性、輕量化、低成本能量控制和飛行控制技術,開展新能源飛機總體設計、能源系統設計、全電機載系統等技術攻關。持續探索氫燃料電池、氫渦輪發動機、氫渦輪混合電推進技術。四是面向國家未來航空發展的戰略需要,加快布局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解決制約未來航空發展的源頭和底層技術問題。
優化未來航空產業生態。一是充分發揮未來航空領域主機企業主力軍和中小企業生力軍的作用,加強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引導領軍企業前瞻謀劃新賽道,通過內部創業、投資孵化等培育未來航空產業新主體。發揮主機企業在技術、標準、資金、人才方面的優勢和中小企業在產業創新、強鏈穩鏈中的支撐作用,重點圍繞電動航空器,加快形成安全高效的電機、電池、電控、材料等現代化產業鏈,不斷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二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吸引配套企業入駐。加快推進省市設立未來航空產業基金或未來產業科創基金,吸引更多優秀航空配套企業來江西投資興業,推動未來航空裝備制造業集聚發展。三是加強產學研用協作,打造未來航空產業創新聯合體,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生態體系。
提升未來航空產業適航性。一是對照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標準體系,加快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綠色制造、飛機拆解等領域標準研制,促進關鍵技術產業化發展。圍繞新能源航空器產品安全、技術性能、市場運營等,加快行業標準制定。二是與中國民航局持續深化省局共建,大力推進江西適航審定中心建設,有效提升航空器審定效率,降低審定成本,縮短審定周期,加速滿足市場急需的新能源航空器適航取證。開展氫能航空適航審定技術預先研究,加速氫能航空發展。三是爭取中國民航局支持,以民航江西審定中心為依托,承接中大型無人機適航審定業務。積極推動省級無人機檢測中心、省級無人機適航審定中心等省級檢驗檢測、適航審定平臺落戶省級未來航空產業先導區。四是引進和培育一批適航設計服務企業,做大做強通航飛機、無人機和新能源飛行器領域的適航設計外包產業。
集聚未來航空產業動能。一是創建先導試驗區。利用我省成功加入“長三角(含江西)大飛機集群”的契機和南昌大飛機產業發展基礎優勢,加快設立大飛機產業先導區,努力發展大飛機(含發動機)研發、制造、試飛、審定、試驗、交付、拆解產業鏈。依托景德鎮航空產業“廠所融合”優勢和旋翼科研優勢,加快設立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先導試驗區,積極發展eVTOL和飛行汽車整機制造產業鏈,并帶動相關配套產業鏈轉型升級。利用贛州、宜春等地新能源產業優勢,積極設立電動航空“三電”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努力發展航空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配套產業鏈。二是建設高能級創新載體。加快未來航空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先進技術研究院等研發載體建設。爭取國家部委支持,推動國家級民用直升機創新中心、航空發動機分中心項目在我省落地。加強創新協同,高起點建設好教育部江西高等研究院航空與材料創新中心、江西省航空制造創新中心等,加強技術交流合作,共享創新成果,提升集體科研攻關能力。三是聚集高層次創新人才。實施未來航空產業人才引培計劃,推動未來航空產業人才納入全省重點產業專業人才需求目錄和人才計劃,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引進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團隊,構建高水平、多層次人才梯隊體系。深化校企地融合創新發展,支持有未來航空產業基礎的地市、企業與航空院校通過聯合舉辦現代產業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聯合培養航空器設計、航空器質量管理、航空器維修維護、適航審定以及無人機航空器操控等應用型急需人才。
(作者單位分別為西北工業大學、南昌航空大學)
附相關媒體鏈接:
江西日報:http://epaper.jxxw.com.cn/html/2025-03/17/content_144399_1960433.htm
